食品包装用油墨出现“迁移”现象,消费者如何分辨包装安全?
油墨直接决定了印刷品上图像的阶调、色彩、清晰度等,因此油墨在印刷中作用非同小可。
目前,塑料软包装的印刷,95%以上是采用凹版印刷方式。我们常用的印刷油墨一般由氯化聚合物制成,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需要使用强溶剂甲苯等芳香族溶剂来溶解和调节油墨的粘度。因此,在生产和印刷过程中会挥发大量的有害气体,破坏大气的臭氧层,会对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火险)产生危害。对于食品软包装制品的安全性也很差,苯极易残留在干燥的油墨微膜层中,二甲苯更容易造成苯残留量的加大。苯残留会污染包装内的食品。目前,虽然醇溶油墨较为环保,但依然会污染环境,会有溶剂残留制作软包装的PE(聚乙烯)薄膜抗渗漏性较差,吸附性强,极易使包装中的PE薄膜污染上醋酸乙酯难闻的气味。
各国对油墨的使用规定,上世纪末,日本、韩国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就已经淘汰了甲苯类印刷油墨。美国在上世纪80年代就提倡印刷油墨水性化,并禁止使用溶剂型油墨印刷。
近些年,食品包装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不断发生。油墨是食品包装印刷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身的有害物质会随着环境时间的变化迁移到食品中,对食品造成污染。
01
导致食品包装用油墨发生迁移的原因
1、接触迁移
即油墨从印刷面迁移到另外一层的非印刷面从而与产品接触,发生迁移。
2、扩散迁移
即食品包装印刷油墨从印刷面渗透到非印刷面从而与产品接触发生迁移。
3、蒸发迁移
即油墨中的部分物质挥发产生迁移。当油墨中的挥发性化学物质和化合物通过蒸发或从加热、烘烤或煮沸的食品转移到内部产品上发生迁移。
无论是哪种方式的迁移,其最终矛头都指向油墨本身的原材料构成。只有选择符合法规要求的原材料,从源头上控制成分的安全性,才是降低这一风险的最终利器。
02
法律对食品包装安全的规定
欧洲的食品接触类原料和制品框架法规(EC)1935/2004 第三条规定:从食品接触材料迁移到食品中的物质不得:
- 是潜在危害身体健康的
- 对食品成分带来不可接受的改变
- 改变食品的风味
该法规对包装供应链的职责给出了明确的规范以保证包装的安全。为了保证消费者的安全,瑞士发布了全球首个油墨法规。德国从2016年开始起草的油墨法规也在2021年底进行了发布,法规规定了可以用于食品包装油墨的原材料正清单,这也是对欧洲食品接触材料框架法规的进一步完善。在欧洲以外的亚太地区,中国于2016年发起了食品接触材料用油墨法规的制定,征求意见已于2021年底结束,最终版本也很快会颁布。印度于2019年发布了印刷油墨的法规,法规中明确禁用了甲苯类油墨和一些邻苯类增塑剂。这一系列法规的颁布,都意味着油墨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受到了极大的关注。
03
消费者能够分辨哪些包装是安全的吗?
消费者一般很难从外观上辨别哪些是安全的包装哪些是不安全的包装,因为我们通常所讲的迁移量是指百万分之几的级别(相当于1块糖果溶解在两吨水里的比例),这么低的含量我们是很难通过感官来识别。也许你会说,这么低的剂量真的会对身体有害吗?如果你具备一些基本的化学知识你就会了解到,有些物质是会在体内长期积累并存在的,所以长期的累积和暴露会在一定程度上危害身体健康。
既然消费者很难从感官层面分辨安全与不安全的包装,这就得依靠包装价值链上的企业的强烈社会责任感来维护包装的安全。油墨原材料供应商为油墨制造商提供透明化的原材料信息,包括主要成分以及可能引入的杂质。包装供应商提供可靠合理的包装设计,采购合格包装原材料,同时和品牌商共同探讨如何保证最终成品包装的安全。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整个产业链的通力合作才能完成。
04
未来趋势
如今,水性塑料油墨作为溶剂类油墨的替代产品,以其不易燃和绿色环保的特点,被越来越多的彩印包装行业认可、也被油墨生产企业和社会多方面所关注。软包装印刷中的油墨,完全水性化已成为必然的趋势。
使用水性塑料油墨印刷,首先它不需要使用溶剂,只用清水即可。印刷行业常说的可加入多少溶剂。如在油墨中,加入50%-100%的溶剂,并错误的认为,加入溶剂越多越好,这样的成本就越低。其实不然,所加入的50%-100%的溶剂,是在整个印刷过程中加入的。这是由于溶剂的挥发引起油墨粘度变化而加入。印刷速度越快,所需调配的稀释剂的挥发性就要越快,加入溶剂的次数就越多。这就等于不断地增加印刷成本。所以,并不是十公斤油墨加入五公斤溶剂后才开始印刷。
以油墨行业的标准来看, 油墨的色浓度高,粘度低才是好油墨。油墨中加入稀释剂,只作为降低油墨的粘度。使其适宜印刷,如过量的加入,油墨的色浓度会降低。 连接料的分量同时降低,这样便印不出好产品。所以水性油墨只加纯净水,而且是一次性加入(印前)。在印刷过程中,它不会因为粘度的变化而引起颜色的变化,更不会像油墨那样,因印刷途中需加入稀释剂时所产生的废品,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印品的合格比率。节省了溶剂的成本,减少了废品的出现。这便是水性塑料油墨成本优势之一。
来源:贤集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